培养与提高创新技能,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观方面去努力:
1.注重创新个性
创新个性是一个人在对待事物的态度方面,能够具备从事创新活动所必需的、正常的、健全的心理。
创新人才一般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富于幻想,勇于冒险,善于抓住机遇不放;思维灵活、敏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科学的探索精神等个性心理品质。
大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自己的创新个性:
(1)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提高创新欲望。
(2)坚信自己具有创新能力。
(3)培养探索问题的敏感性。
(4)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5)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
2.消除主观障碍
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障碍包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加批判的学习和固执己见等。
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继承不批判,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知识,就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大学生应保持思维的批判性,在学习前人的知识时做到批判地汲取。批判就是否定,而否定就意味着创新活动的开始。
3.优化知识结构
虽然知识的多少和创新能力并不成正比关系,但有着内在的关联,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前提。
任何创新都是对旧的水平、理论、方法、规范的突破,如果一个人对前人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地继承,达到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所“突破”,提出自己新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因此,大学生应注重知识结构的建构与优化,做到努力学习和掌握渊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力求融会贯通、化知为智;其次,努力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效应;最后,不断进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4.参加创新实践
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客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可以说,一切创新的内容都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社会需求。
在校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多途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积极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习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及亲自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