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铭俊 无隐工作室是来自华体会平台建筑与规划学院的一支大学生设计团队。在“2018年首届城中村居民楼改造设计大赛”中,它们的设计成为6家入围方案之一。
此次大赛由万科旗下万村发展有限公司举办,面对城中村生态与环境格局,『万村竞赛』希望借助一场设计竞赛的契机,搭建设计资源平台,吸引更多优秀有情怀的设计团队参与到『万村复苏』计划,共同描绘和实践对城中村改造的美好愿景。
![](/__local/F/3F/24/B290204CB105F0CF6DBA8E0C0C8_66B62DEC_44788.png?e=.png)
△待改造建筑现状图
湖南无隐工作室小组成员谢珉在谈及对城中村理解时说道:“城中村,深圳发展避不开的话题。首先,城中村由于其优良的地理位置而伴随着各种隐患让我们产生畏惧:它拥有着的完整生态,却充斥着鱼龙混杂的市井小像。我们从各大社交网站调研发现,含泊寓在内的各类青年公寓受到的评价主要可归结为:管理不够系统规范、公共空间使用不便、租金收取不当等。此类问题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可以通过建筑师的作为从侧面提升,并取得运营效益。这两条问题主线交织,一直伴随着我们设计的进程,以解决它们为目的,得出了我们的策略及对应的设计手段。”
![](/__local/D/E2/0C/305EAA93B3950F6D31758FD3FE7_741F5AE8_4C1D8.png?e=.png)
△主立面鸟瞰图
![](/__local/6/BA/C7/DD7FD993117451B90852628F665_6F07BC40_4378A.png?e=.png)
△主入口效果图
立面局部外挂穿孔板的做法,使得建筑沿街立面规整统一,减少交通污染对室内带来的影响,同时保证了建筑的呼吸通透感;局部明快色彩涂料的应用,增添了的年轻化感受,有力突出了泊寓入口,也使建筑更具有标识性,垂直电梯和连廊提供给租户轻松愉悦的出入体验。
![](/__local/E/72/13/F64071C63FBFF7918B231A5B4D0_F8497B6C_1BF18.png?e=.png)
△城中村居民需求
以待改造59#、60#号楼为代表的城中村居民楼存在的建筑立面老旧、公共空间利用不合理、屋顶空间利用率低等现有问题,是成员们思考的出发点。
![](/__local/9/AE/7D/E45B55466A2FA89947B15AB87D8_F2F4D9A1_213E5.png?e=.png)
△首层公共空间策略
![](/__local/2/61/21/E15D33962BFD1EA895F6CD83227_28538421_3637D.png?e=.png)
△首层公共空间效果展示
首层公共空间手段——打造复合性多功能空间,营造场域感。有效利用4m层高,打造多层次空间。通过高差打造满足不同性质的活动空间:既能各自独立使用,由垂下的轻纱进行简易分隔;又能作为开敞的沙龙空间。保证了空间的高效利用性。
![](/__local/9/3D/4E/80F969214B06F9EAACA886708B5_B4B989B9_11D45.png?e=.png)
△居住区公共空间策略
![](/__local/9/11/2E/046F947766055AD7E04696292D6_2B3F319D_32126.png?e=.png)
△居住区公共空间效果展示
![](/__local/6/F5/95/75CD4046A40827941FF0C23AD5B_0AB4663E_1FCCA.png?e=.png)
△居住区公共空间效果展示
居住区公共空间手段——由传统聚集型、宽裕的公共空间,转变为分散成小组团,紧贴核心筒的具有功能性的“公共客厅”
![](/__local/3/ED/C8/AE0C5AE21977861C83AD5EBE493_4B55E69F_406B3.png?e=.png)
△屋顶公共空间策略
![](/__local/9/36/67/1757D151D787E849AE3EC2B6A50_3516DE7B_16AC7.png?e=.png)
△屋顶公共空间策略
![](/__local/2/81/A0/5D1D63442DE9C2E23006428C098_63A257ED_48A15.png?e=.png)
△屋顶公共空间效果展示
屋顶公共空间手段——打造贴近住户生活,且不失趣味的空间。置入框架限定空间,带来一定包裹感。同时框架还能供租户晾晒及简易健身。再置入垂下及收纳卷置框架的帷幕,可围合出小组团空间,亦可形成全开敞空间。
项目入围,对湖南无隐工作室来说,不仅是一个得到专业上的奖励,更是接棒一个未来的使命,为城市发展提供高效率和高度智慧化的解决方案,利用先锋的技术和设计手段,研究和介入现有城中村的问题,为城市的未来带来更广阔的可能性。
团队成员
谢珉、谢书瑞、曾一洋、廖霞、林业达、黄玺燕